6月12日上午,越南總理范明政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與全國上千名勞動者做交流,其間
6月12日上午,越南總理范明政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與全國上千名勞動者做交流,其間他正式宣布,
從7月1日起提高全國最低工資
。與現行的工資標準比,按平均值算最低工資
增加了6%
,各地區分別增加了18-26萬越南盾(折合人民幣54-78元左右)。
這是新冠疫情暴發后越南首次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多方在此之前做了長時間的博弈。勞方認為,兩年多未調整最低工資,食物和基礎物資都在漲價,生活陷入困頓;而資方卻表示,企業在疫情后如“大病初愈”,漲薪可以,但需要時間緩沖。
據悉,從2016年至2020年,越南最低工資每年平均上浮7.4%。由于疫情,越南在2021年和2022年才都沒有調整最低工資。如今越南的人力成本節節攀升,在越投資的中企是怎么看的?越南的優勢還有哪些?
越南分四個地區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當天,越南副總理范平明簽署了第38號法規(2022),規定了勞動合同制用工的最低工資標準,包括最低月工資和最低小時工資標準。
關于月最低工資,該法規規定了四個地區的月最低工資:1級地區增加26萬盾(約75元)至468萬盾/月(約1350元);2級地區增加24萬盾至416萬盾/月;3級地區增加21萬盾至364萬盾/月;4級地區增加18萬盾至325萬盾/月。
上述法令還規定了四個地區每小時的最低工資標準:1級地區為2.25萬越南盾/小時,2級地區為2萬越南盾/小時,3級地區為1.75萬越南盾/小時,4級地區為1.56萬越南盾/小時,這也是越南首次規定小時最新薪資標準。
商界“大病初愈”壓力山大
據悉,越南工資委員會在4月中旬做出了當前的調整方案,提交政府審批,不料這卻遭到了資方的聯合反對。方案預期在調薪之后,企業的生產成本平均會抬升0.5%至0.6%,其中紡織、服裝與制鞋業的生產成本將增加1.1%至1.2%。
方案公布后,越南水產加工與出口協會、越南紡織服裝協會、越南電子企業協會、在越日本企業協會等8家企業聯合會代表越南企業界聯名“上書”范明政,以疫情對企業經營造成嚴重影響為由,建議政府將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時間推遲到明年元旦。
就連越南半官方機構越南工商會的副主席黃光防也罕見表示:“調整方案沒有體現經濟界的共同態度,(商界)并不滿意。”他說,商界才大病初愈,再度上調工資將迫使企業重新調整生產計劃。
不過越南的工會組織卻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越南工人的最低工資標準已超過2年未作調整,不能再拖延了。尤其在疫情期間,工人堅持在工廠就地吃住,克服困難堅守崗位開展生產,為企業經營持續分擔了非常多的壓力。
越南唯一的全國工會組織越南勞動總聯合會4月透露,今年越南僅第一季度就發生罷工64次,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40%。勞動總聯合會表示,工人的主要訴求就是工資福利問題。
在各方表達觀點后,最終,越南政府還是決定將最低工資提高6%。越南媒體稱,預計此次調整將維持18個月。
越南人力成本并沒那么便宜
人力成本節節攀升,讓越南的企業家也感同身受,他們向越南媒體表示,外界所說的廉價勞動力是不存在的,“能招到人就不錯了”。企業開出了700萬~1000萬越南盾(約合2100元~3000元人民幣)的工資,但仍然吸引不到工人。
為了招到人,一些企業被迫妥協,不再挑三揀四,只要身體健康,符合要求,就趕緊招入。“以前是公司精挑細選,現在是員工對公司橫挑鼻子豎挑眼,還提了很多福利要求。”一位供職于越南一家制鞋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這樣說道。
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2020年越南人口超過了9700萬,接近1億大關。此外,越南“年富力強”,人口的平均年齡約為30歲,且適齡勞動力人口占比較高。憑借著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供應,越南的紡織業、加工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加速騰飛。
但是,如今越南勞動力的成本已經顯著高于很多東南亞國家。越南著名經濟學家黎登營表示,越南技術工人的薪水已差不多是老撾和緬甸的兩倍,比泰國和菲律賓高出約30%~45%。
很多在越南有過工作經驗的人士表示,越南人力成本相對較低,但早已不是想象中那么低了,和中國的成本差距這些年來越來越小。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士新表示,越南城鎮化進程迅猛,勞動福利和土地價格增長非常之快,如他在越南進行調研時發現,工人的薪酬每年增長10%~20%,隔幾年翻一番是很正常的現象,這可能就會壓縮企業的利潤預期。
越南中國商會胡志明市分會會長趙騫表示:“在越南人工及土地成本快速上升的今天,已有部分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東南亞地區的其他國家,像印尼等,綜合成本更低一些。”
選擇越南是企業均衡考慮后的結果
近年來,越南逐漸成為了全球的明星經濟體。2022年一季度,越南GDP達到2132.796萬億越南盾,同比增長5.03%,而同期新加坡僅為3.4%,韓國是3.1%,傳統的制造強國日本甚至出現了環比下降的趨勢。
同時,根據商務部網站數據,2021年,越南全年出口總額為3362.5億美元,增幅為19%,超過出口規模連續第29年居內地外貿城市首位的深圳。疫情之下持續低迷的國際貿易里,越南卻成了逆大勢而行的閃耀新星。究竟越南為何能逆勢而起?
一位已經在越南生活了近15年的華商反映,由于近幾年的全球貿易摩擦、國內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等因素,制造業進出口受到影響,于是就有了后來的一系列產業向越南遷移。
企業早些年轉移到越南更多的是出于出于成本上的考慮。這位華商表示,甚至到現在為止越南還是有成本優勢的,比如紡織行業,越南工人的工資普遍只有一千多兩千多,廉價這個優勢還是在的。“但是越南土地便宜我是不認可的,目前是他們的土地價格最高的時候,甚至部分土地租金超過我們。”
如果成本不是一個主要的優勢,那么,越南的主要的優勢是什么?
這位華商說:“因為全球經濟的發展是一波帶動一波,有些產業轉移是被動出來的,國內早年招商引資的時候也一樣,對很多工廠并沒有統一的標準。現在產業升級了,自然需要把不符合標準的產業送出來,越南就是這些產業去往東南亞的最好跳板,畢竟越南和我們接壤。”
另外,如果你以胡志明市為中心,畫一個2000公里的經濟區,你會發現整個亞洲重要的城市幾乎都在這2000公里的范圍內,從海洋經濟從運輸的角度來說,越南的地理優勢很明顯。
此外,越南國內的治安政治比較穩定,外資考慮的第一個就是安全性。資本更多得是去做一個均衡考慮,不會單獨去看成本的。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