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優勢貿易模型,比較優勢貿易理論內容比較優勢貿易模型 比較優勢貿易模式的前提假設和生產貿易模式 比較優勢貿易模型的前提假設與絕對優勢貿易模型基本相同,除了強調兩國生產技術的相對差異而不是絕對差異外。棉布(萬米)小麥(噸)中國10050美國150100如何判斷一個國家在某種產品的生產上有比較優勢?通常有三種方法:計算......
比較優勢貿易模型的前提假設與絕對優勢貿易模型基本相同,除了強調兩國生產技術的相對差異而不是絕對差異外。
棉布(萬米)小麥(噸)中國10050美國150100如何判斷一個國家在某種產品的生產上有比較優勢?
通常有三種方法:計算相對勞動生產率、相對生產成本或機會成本。
1.用產品的相對勞動生產率來衡量。相對勞動生產率是不同產品的勞動生產率或兩種不同產品的人均產量之比,用公式表示:
產品A相對勞動生產率(相對于產品)B)= 產品A勞動生產率/產品B勞動生產率
表1 中美相對勞動生產率
棉布/小麥/棉布=1/0.50.5=0.5/1美國1.5=1.5/10.672.用產品的相對成本來衡量。所謂相對成本,是指一種產品的單位要素投入與另一種產品的單位要素投入的比例。即:產品A相對成本(相對于產品B) = 單位產品A元素投入/單位產品B 元素投入
表2 中美相對生產成本
中國0棉小麥.5=1/22=2/1美國0.67=0.67/11.5=1/0.673.用機會成本來衡量。所謂機會成本,是指為了生產更多的產品(如小麥)而必須放棄的其他產品(如大米)的數量。
表3 中國和美國的機會成本
中國0棉小麥.52美國0.671.5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