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需求大幅拉升的情況下,鋰礦企業與鋰電池正極材料企業均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大幅增長。而處在時代風口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中航鋰電、蜂巢能源等一大批動力電池企業卻出現了營收顯著增長,而凈利潤卻有所下滑的局面。
在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需求大幅拉升的情況下,鋰礦企業與鋰電池正極材料企業均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大幅增長。而處在時代風口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中航鋰電、蜂巢能源等一大批動力電池企業卻出現了營收顯著增長,而凈利潤卻有所下滑的局面。
作為動力電池“行業一哥”和創業板“市值王”,寧德時代的一舉一動更是備受關注。近日,寧德時代公布了第一季報財報,最引人關注的,不是486.78億元的營業總收入,而是同比下降23.62%的凈利潤和41.57%的扣非凈利潤。
圖片源于網絡
凈利潤下滑,是寧德時代罕見的情況,業績果然如市場預期的一樣出現大雷。5月5日,寧德時代大幅低開,盤中最大跌幅接近14%,創近1年來新低。截至當日收盤,寧德時代報376元/股,跌幅8.15%,相較于去年12月的歷史高點,累計最大跌幅已接近50%。5月6日,寧德時代低開高走,當天漲跌幅為零。
此前,寧德時代發布了2021年財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約1303.56億元,同比增長159.06%;歸母凈利潤159.31億元,同比增長185.34%。其中,寧德時代2021年第四季度的業績十分亮眼,實現營業收入569.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03%,環比增長9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1.8億元,同比增長267%,環比增長150%!
可以說,寧德時代在2021年的表現十分亮眼,凈利潤增長也十分迅速。但是,2022年第一季度突然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業績倒掛現象,這是什么原因呢?
鋰電池原材料漲得太瘋狂,寧德時代暴跌8000億?
數據顯示,寧德時代一季度的營業成本為416.28億元,同比增長198.66%,遠超公司收入增幅。對于凈利潤下滑,寧德時代給出的解釋為,2021年以來上游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幅度超過預期,客戶端價格傳導更是相對謹慎,疊加一季度銷量因季節性因素環比下降。
以鋰電產業鏈核心原材料碳酸鋰為例,2021年1月碳酸鋰的價格大概是5萬元/噸,今年1月已經快到40萬/噸了,一年的時間漲了將近八倍。同時,鎳、鈷等稀有金屬價格也大幅上漲。
據高工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統計,三元中鎳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電解液和負極材料這四種主要材料,今年一季度末市場平均價格比去年初的價格,上漲的幅度分別達到171%、222%、98%和18%。今年一季度電池級碳酸鋰的均價從25萬元/噸左右暴漲至超過51萬元/噸,而去年同期的均價不足5萬元/噸。
當然,這并不是寧德時代一家公司面臨的問題,而是鋰電池行業普遍存在的情況。據統計,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欣旺達等企業一季報基本都是增收不增利。其中,孚能科技、國軒高科等公司凈利潤下滑幅度超過30%。在業績集體“啞火”下,比亞迪實現了彎道超車,這得益于新能源汽車銷量增加,相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比亞迪的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22.97%,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帶來的盈利壓力。
但能跳出增收不增利怪圈的企業仍是少數。受產業周期、疫情、國際局勢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原材料價格暴漲,成為新能源車企以及動力電池企業快速發展的最大絆腳石。原材料供應商供不應求,下游車企姿態強勢,電池廠商議價能力弱,這也是原材料大幅漲價成本由鋰電池廠商承擔最為關鍵的原因。
鋰電池原材料漲得太瘋狂,寧德時代暴跌8000億?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75萬輛,同比增長108%。下游需求的大幅提升促使新能源電池廠商紛紛擴產,以鋰電池供應商蜂巢能源為例,2021年,蜂巢能源公發布七次擴產消息,總投資額達到776億元,在建產能超過300GWh。
電池廠商大幅擴產,導致鋰原材料與動力電池之間嚴重的供需失衡。電池擴產只需9個月到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完成,但鋰礦的擴產需要15到24個月。原材料產能擴充難度大、周期長,市場需求大,這將使得原材料長期處于賣方市場,電池廠商雖有意于壓價,但基于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況,難以從原材料供應商方面爭取到降價空間。
從上游爭取降價難,從下游爭取抬價也不易。隨著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市面上的汽車品牌也在逐步漲價,汽車銷量將受到較大影響,同時中下游企業利潤也將被壓縮。
從整個產業發展來看,鋰電池的歷史并沒有很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鋰電池技術才應運而生。但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中國對鋰電池的研究并不算晚,七十年代末,中科院物理所建立了國內首個固體離子學實驗室,開啟了鋰電池的研究,1995年,中國第一塊鋰電池誕生。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持續熱銷,作為整個新能源汽車核心的動力電池(大多數都是鋰電池)更是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營造了有利于鋰電池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極大推動了技術與產量的快速發展。但在原材料價格飆升等種種壓力下,增收不增利成為鋰電池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電池回收與其他提鋰技術發展起來之前,預期上游鋰資源供應緊張形勢不會緩解。在這種形勢下,作為原材料和整車廠之間的電池制造企業,不可避免地承擔了巨大的成本壓力。
為了緩解原材料成本高企的燃眉之急,越來越多鋰電池企業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開始宣布調漲產品價格。雖然與主要客戶進行價格討論后,達成了共識,但漲價明顯影響消費者積極性,對鋰電池企業來說并非長久之計。
面對原材料價格的異常上漲,高工鋰電方面分析稱,為了保障供給,頭部鋰電池企業將進一步鞏固上游產業鏈布局,通過打破以往單純的買賣關系,打造新型合作伙伴關系,更大范圍、更深層次開展戰略合作,推動供應鏈協同發展,重塑新型供應鏈模式。此外,通過電池回收來實現材料再利用,動力電池回收市場開始升溫。采用先進技術高比例地回收貴重金屬,也可以緩解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
以上是給大家帶來的文章“鋰電池原材料漲得太瘋狂,寧德時代暴跌8000億?”
上一篇:關于亞馬遜品牌授權的那些事 下一篇:亞馬遜測評自養號IP重要性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