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據CNN報道,美國國土安全部在當地時間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警告稱,中國制造的無人機可能正在向中國制造商發送敏感飛行數據
5月21日,據CNN報道,美國國土安全部在當地時間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警告稱,中國制造的無人機可能正在向中國制造商發送敏感飛行數據,政府可以訪問這些數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發出的警告稱,無人機“對組織的信息構成潛在風險”。
雖然報告沒有指明具體的制造商,但根據一項行業分析,美國和加拿大使用的無人機近80%來自總部位于中國深圳的大疆創新。近年來,美國地方執法機構和基礎設施運營商越來越依賴無人機。
對于這個消息,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到大疆創新方面,大疆創新回應稱:“大疆創新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問題,我們技術的安全性已經在全球得到反復驗證,其中也包括美國政府和美國領先企業的獨立驗證。當用戶使用大疆創新的無人機或其他技術產品時,所生產、存儲和傳輸的數據都完全由用戶掌握。此外,大疆創新還提供特殊的模式以滿足不同客戶的信息安全管理需要,比如斷開網絡連接的本地數據模式、私有云部署模式等等。全球大量機構每天都在使用大疆創新的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保障生產安全,甚至是拯救生命。大疆創新將持續與全球的客戶及政府管理部門合作,確保我們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技術規范以及信息安全需要。”
美國又想下手!這次對準中車
贏得紐約新地鐵設計競賽卻遭阻擊,中車:愿回應任何擔憂,歡迎調查
“自上而下的審查”——據美聯社19日報道,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當天發給該媒體的聲明稱,他對中國中車公司贏得紐約市新地鐵設計競賽“對美國國家安全帶來的威脅”感到不安,要求美國商務部、紐約州政府及紐約大都會運輸管理局(MTA)對此進行“自上而下的審查”。近年來,美國保守派人士屢屢針對中車發難,對其在美國的商業行為設置障礙。針對舒默的言論,中車美國公司表示,愿意回應舒默議員的任何擔憂,歡迎對其美國業務進行任何調查。
路透社稱,中國中車是全球最大的客運列車制造商,紐約市則有著全美最大的交通系統。舒默稱,中車在紐約市新地鐵車輛設計競賽中勝出,計劃在紐約地鐵系統中采用新技術,政府部門必須確定這是否會給MTA及通勤者帶來“威脅”。他稱,“考慮到我們知道網絡戰的開展方式,且近期的襲擊對全球的交通和基建樞紐造成沖擊,(美國)商務部必須徹底檢查中車就紐約地鐵系統所做的任何計劃或工作,包括我們的信號、無線網絡等”。
美聯社稱,中車去年贏得紐約市新地鐵的設計競賽,這一競賽旨在為未來地鐵項目帶來新理念,并不意味著簽訂任何新車廂合同。MTA也沒有任何立刻購買新車廂的計劃。報道稱,中車的年產量已經超過阿爾斯通和西門子,在美國贏得了洛杉磯、芝加哥、波士頓和費城的新地鐵車輛合約。此外,該公司還正在競標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地鐵合同,也引起一些非議。舒默在聲明中渲染稱,中車在美國現有的合同“是更大規模戰略的一部分”,“在這方面我們再謹慎都不為過,尤其是在當前形勢緊張且網絡威脅普遍存在的情況下”。
美國保守派人士阻擊中車的動作早已有之。美聯社稱,美國參眾兩院都已提出有關法案,一旦獲得通過,就將阻止美國聯邦撥款被用于與中國企業有關的鐵路項目。本月16日,美國議員在相關聽證會上抨擊中國中車,要求以安全擔憂為名限制其參與美國項目。
香港《南華早報》20日引述中車美國公司發言人斯莫倫斯基的話稱,中車為美國城市提供的地鐵車廂大部分零件都來自美國本土企業,符合各地區交通部門的具體要求,中車不控制車廂內部的網絡元件,更不可能在系統中安裝惡意軟件,“關于間諜和惡意軟件的擔憂毫無根據”。
延伸閱讀:
美國宣布對華為禁令推遲90天實施
法新社5月21日消息,美國官員周一決定,將對華為的禁令延遲90天實施,直到8月中旬才會生效,理由是,華為及其商業伙伴需要時間來升級軟件以及處理一些合同義務問題。
本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禁止美國公司使用由那些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公司制造的通訊設備。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宣布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要求任何向華為出售產品的美國公司必須獲得許可特批。20日,“谷歌暫停支持華為部分業務”等消息傳出,路透社稱,谷歌發言人表示暫停部分業務是在“遵從指令”。
法新社說,在此背景下,美國商務部發布了“在90天內不會強制執行禁令”的消息,但其最新一份文件稱,推遲實施并不意味著特朗普基于國家安全發布的禁令被取消,而是為了讓華為及其合作伙伴“有時間”來維護支持當前全面運營的網絡和設備,包括軟件更新和補丁,以遵守2019年5月16日或者在這之前簽訂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和協議。”
5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外媒報道谷歌中止與華為部分業務一事提問。陸慷回應稱,我們看到報道注意到有關谷歌公司已經暫停對華為公司涉及軟硬件轉讓業務并且暫停向華為提供有關服務的說法。我們將正式確認此事,并進一步積極關注事態進展。同時,中方支持中國企業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北京商報 上觀新聞 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