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servicesgroup.com.cn/images/bussiness/platform/icon_platform_value.png)
![](https://img.eservicesgroup.com.cn/images/bussiness/platform/icon_platform_value_active.png)
3月25號,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這一新政對進口跨境電商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稅改的靴子終于落地了,但是本次稅改對于跨境電商未來格局
3月25號,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這一新政對進口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稅改的靴子終于落地了,但是本次稅改對于跨境電商未來格局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將來進口電商的市場是B2B還是B2C的天下?霎時間眾說紛紜。
觀點一:跨境電商B2C就是個偽命題
大龍網創始人、CEO馮建峰一針見血的指出:“新政的出臺釋放了國家重點扶持跨境電商B2B戰略意圖,也表明了國家開始限制跨境電商B2C,印證了我們一直以來的觀點:跨境電商B2C就是個偽命題。”
新政將扶持B2B
馮建峰認為,三部委下發的《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更多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為了促進中國跨境電商產業的規范發展。其次,從更深層次來看,新政的推行只是限制了跨境電商B2C的模式,而對于跨境電商B2B的模式還是扶持的。
此前在1月8日國新辦舉行新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有關情況政策吹風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指出,“跨境電商發展的主體是明確的,B2B是主體,B2C是補充。B2C還會發展,但是走不遠,走不大。真正要走強的是B2B,所以跨境電商要重點發展B2B,這符合我國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需要,也有利于降低監管的成本,提高通關的效率。數以億計的單子才二十幾億美元,如果這個規模越來越大,我們的監管成本會非常高,而且也很難監管”。
B2C日趨壯大監管面臨巨大壓力
統計數據表明,中國的跨境電商平臺以出口為主,大約占了85%,跨境進口電商只占其15%。而這其中跨境進口的B2C,又只占到整個跨境進口不到20%。掐指一算,國內進口跨境電商占中國整體進出口貿易總額只有屈屈3%!
那么為何國家又要出臺相應的新稅法來針對這微不足道的3%,馮建峰解釋說:“原因很簡單,在數據上不難看出,盡管跨境進口B2C的總規模十分有限,但是這個領域非常有潛力,僅2015年上半年增速就達到了42%以上,這還是在2015年進出口雙降的背景下,這一模式持續增長讓相關部門的監管面臨更大壓力。如果及時對這一模式進行規范并進行有針對性的限制不會對中國跨境電商及進出口貿易產生重要影響。”
更重要的是,自從跨境電商B2C模式誕生之初就面臨著一個公平貿易與灰色地帶的爭議。
就跨境B2C模式本身而言,是基于消費者為中心,借助互聯網的長尾理論發展。這種發展模式一旦涉及到跨境領域,將會面臨世界各地不同海關、檢驗檢疫、質量監管等監管機構的盲區,而大部分跨境電商都是通過行郵方式繞過監管,迅速發展起來。
在傳統監管模式下,海淘和代購通過快件郵包等方式進出海關,一般都按照個人自用品征收行郵稅。這在“海淘”規模不明顯的時候被認為可以忽略不計。
隨著“海淘”規模不斷地增長,甚至產生了一套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的時候,再回到稅收上和傳統貿易來看,已經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海關等監管部門來說,成倍數碎片化的跨境包裹產生了巨大的挑戰。
海淘的迅速崛起也對傳統貿易產生了行業不公,傳統進口貿易需要受到進口配額、進口許可、外匯管制和商檢等一系列的繁雜的進口許可監管,在稅負上國家沒有給予特殊待遇。
觀點二:未來B2C機遇會更大
投行對跨境進口則更看好B2C
經緯投資的董事黃云剛指出,“就目前而言,B2C手里把持著大量的用戶端,基于手中大量的流量能夠把跨境進口上下游都打通,對上游供貨商和代理商有議價能力,能夠打通中間環節直達品牌商,加上跨境物流日趨成熟,這都是B2C的優勢。進口B2B目前為止仍沒有做大的平臺,基本都是小額批發,屬于一個過度形態的商業模式。一旦B2B做大起來,B2C依靠手中的流量能夠迅速顛覆他。”
B2C日趨完善,手中握有流量
盡管目前B2C市場競爭激烈,許多商家坦言“銷售爆款幾乎沒有利潤可言,但是已經成功的拉進了許多新用戶、養大了海淘群體和改造了消費觀,這都是B2C最基礎和優勢的資源”。 B2B雖說手中握有大量貨源,但是無論是B2B還是B2C,最終的終端都是C,B2B在中間環節上會經由N個B環節,到C端消費者手上時會有價格虛高的趨勢。
目前許多進口跨境電商都是從內貿型電商平臺也就是B2C轉型過來如亞馬遜海外購、京東全球購等,基于本身流量入口,把進口跨境當成貨源的補充,而目前市場對這一需求非常旺盛。進口B2C的模式目前也已十分完善,主要分為垂直自營類、綜合平臺類和綜合自營類、垂直平臺類。
B2C吸金能力強
據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15年進口電商零售額同比2014年增長了111.9%,達1184.3億元,預計到2018年線上零售商零售額將達5260.4億元,占據中國進口電商27.9%的市場份額。
跨境電商如火如荼的背后,自然少不了資本的簇擁,B2C的吸金能力不可小覷。2015年跨境進口電商行業融資十分活躍,月均保持在1-2次的融資筆數,平均每筆融資額為3.7億人民幣,行業內產生了類似波羅蜜的黑馬在一年內完成3輪融資。而B2B平臺更多的是依靠自身資本發展,目前已知的B2B融資項目如跨境集市于 2015年底也只拿到投資機構的 600 萬天使投資。
稅改不只是痛點,更是風口
目前海淘最大的三個最大的痛點,跨境物流、繁雜的供應鏈和分銷渠道、退換貨服務。
在物流環節,不少自營類B2C已經成功建立起保稅倉,大大縮短了用戶消耗在物流環節的時間,此外稅改中的正面清單還將賦予B2C更加便捷的清關渠道;B2C與B2B一樣都具有大宗貨物議價能力,所不同的是B2C對終端C更具信息采集能力,能夠更及時地對整條貿易鏈進行調整,同時在銷售渠道上具有話語權;原先的跨境海淘幾乎沒有退貨一說,此輪稅改后將增加了這一功能,使得跨境B2C在這三個環節上都環環打通。
稅改最大變化莫過于取消了原本B2C最大的稅收紅利,有業內人士預計超過八成的現有商品將會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漲價,但是稅改帶來的三單對碰(交易單、物流單、支付單)將會建立可溯源模式,大大改變了現有海淘商品真假難辨的局面,將會清理掉一批不符合規范商家平臺,這將會利好進口B2C整個行業的發展,吸引和鞏固一批海淘消費者。
參與此輪稅改征詢意見的人士分析稱,此輪稅改是從國家層面對跨境電商的一個認可,將原本的灰色渠道改為陽光通關,并且4月8號的稅改試點并非一成不變,稅改是跨境電商的開始,如果稅改中發現問題有關部門將會慢慢修正。同時,國家希望聽到來自跨境電商的聲音,但遺憾的是在本輪稅改中是并沒有聽到,所以本次稅改的立法出發點更多地是兼顧一般貿易和跨境進口電商的公平原則,才有70%的稅率折扣。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